理解人性,能够指导我们看待普遍性的问题;换位思考,是理解人性、圆通处世的实践原则,同样具有普遍性。但是,每个人还是有 区别的,在面对具体问题时,我们必须具体对象具体分析。否则,就 可能出现“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”®,或者“以君子之心,度小 人之腹”,最后适得其反。这样的正反例子,在下面这个故事中都得 到了较好体现。
据传,明朝有一位叫王翱的人,从不收受别人财物,即使有人馈 赠厚礼,也不会据为己有,而且常常扶危济困,不求图报,至于不义 之财,更是一概不受。有一位本领非常高明、从未失过手的小偷,听 到这个消息之后,表示怀疑,心想,“难道真有不爱钱的人吗?”于 是,他决定试探一下王翱。一天,他将一包银子放在王翱家门口。王 翱出门后,看到了银子。但是,王翱不予理会,继续往前走。因为他 以为这是别人丢的,过会儿一定有人来找。小偷见王翱不要银子,便 跑过去捡了起来。王翱回头一看,以为小偷就是失主。于是,王翱转 过头来,继续往前走。小偷见状,追了上来,对王翱说,“久仰大名, 今日一见,名不虚传。”王翱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便问到底怎 么回事。当小偷如实陈述后,王翱哈哈大笑起来,“真是以小人之心, 度君子之腹啊!”小偷听后,深感惭愧,终于痛改前非,成了一个堂 堂正正的人。"
以上故事,仅仅属于一个恶作剧,亦与圆通没有直接联系。但 是,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应用圆通策略,都必须准确认识对方,如果 严格遵循换位思考的原则,则可能带来严重后果。例如,在某单位,一位小伙子通过请客送礼,爬到了主管的位置。在新一轮的岗位调整 中,他想更上一层楼。于是,通过同样的方式靠近新任领导。可是, 这位领导刚正不阿,他的贿赂行为不但没有效果,反而让他在领导心 目中留下了极坏的印象,现有岗位都岌岌可危。类似的事例,相当普 遍。为此,我们再从古代经典的圆通案例,领会知己知彼在圆通处世 中的重要性。
唐朝大将军郭子仪晋封汾阳郡王后,前来拜访者甚众。每次会客 时,他都会叫上一大帮爱姬侍女相伴。但是,每次卢杞来时,他都屏 退所有陪伴的女子。身边的儿子疑惑不解,便问父亲何故。郭子仪 说,“卢杞生来相貌丑陋,我怕妇人们见了他会因此讥笑。卢杞为人 阴险狡诈,要是有一天他得了志,一定会报这一笑之仇。”后来,卢 杞当上了宰相,果然谋杀了不少人,唯独郭子仪一家例外。
虽然郭子仪屏退侍女这一件事,不足以成为唯独郭子仪不被卢杞 谄害的理由,但是,这件事足以体现郭子仪在待人处世方面,做到了 知己知彼,而不只是换位思考。试想,当有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 时,他不仅不去追究,而且在皇帝面前把责任怪在自己头上,认为未 能禁绝暴贼,让满朝公卿大臣无限钦佩。事实上,掘坟事件正是他的 政敌所为,此人一向嫉妒郭子仪,并向皇上屡进谗言。对此,他心知 肚明。如此豁达大度的郭子仪,如果通过换位来思考卢杞,岂不 惨哉?
在明代文学家徐祯卿《剪胜野闻》一书中,有一则关于“天下江 山图”的故事,这也体现了画师周玄素善于揣摩人心,知己知彼,在 此基础上圆通处世。
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,为了每日将他的万里江山尽收眼底, 便召来宫廷画师周玄素,要他在大殿的墙壁上绘制巨幅《天下江山图》,以显示自己的盖世伟业。周玄素听后暗暗叫苦,思忖片刻,便 对皇帝说,“臣不曾游遍九州,不敢奉诏。斗胆恳请陛下启动御笔,先勾勒草图,臣再修改润色一二,方可画出《天下江山图》。”朱元璋 听了,觉得有道理,便绘制了一幅草图,让周玄素修饰。周玄素看着 草图,启奏道:“陛下江山已定,岂可再有改动!”朱元璋一听,也觉 得有道理。试想,自己的画,岂敢他人修饰;自己的江山,岂敢他人 改动?于是,他不但没有怪罪画师,还重赏了他。
在许多人看来,这里体现了周玄素的圆滑。本书认为,这不是圆 滑,而是圆通。曾有画师给朱元璋画像,有几位画师因画得太像而被 杀。江山图比人像更难画,若是犯了皇帝的忌讳,脑袋就难保;若是 不遵皇命,同样也是掉脑袋。两难之际,周玄素在不影响他人利益与 违背自我心愿的前提下,巧妙地避开了可能由此带来的祸害,正是他 知己知彼、圆通处世的表现。
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:http://www.rwbook.com.cn/dongtai/xssd/39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