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电话:010-81528114
北京人文在线出书网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最新动态 > 新书试读 >

“双色论”的人性观

来源:人文在线    作者:付八军    发布时间:2015-12-09    浏览次数:

对于人性的研究,早已有之。总体来说,历史上较有影响的人性 论有五种:

一是性善论。在中国,以战国中期孟子为代表。孟子认为,人身 上存在着天赋的良知,存在着仁、义、礼、智等善端,教育就是发掘 其善端,因而主张内省、反思,要求顺其发展。孟子的性善论作为儒 家的正统思想,传播广泛,影响深远,以至宋代启蒙读物《三字经》开篇就云0 %人之初,性本善。”在西方,以法国思想家卢梭为代表。 卢梭认为,人性原来都是善的,原始社会的人都生活在自由平等之 中,快乐、天真而自由,只是由于历史发展与社会制度等原因才变。

二是性恶论。在中国,以战国中期荀子为代表。荀子认为,人的 本性是恶的,任其发展就会产生暴乱,从而必须以“礼义”加以教化,强调外在的灌输以及压服。在西方,以基督教中“原罪论”为代 表。“原罪论”认为,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违背了上帝的意愿犯 了“原罪”,从而他们的子孙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就负有深重的罪恶 “原罪”。因此,人要用忏悔和勤勉工作以及服从某种禁忌、戒 律等来获得全能全知上帝的救恕。否则,人的灵魂就不能进人美丽的 天堂,而只能沦落于苦难的地狱。

三是有善有恶论。在中国,以战国初期世硕为代表。世硕认为, 人先天就具有善和恶两种不同的本性,而要保持和发扬这种先天的本 性,则在于养。后天养之善性,则善性不断增长(养之恶性,则恶性 不断增长。汉朝董仲舒的性三品说,其实也属于这种观点。董仲舒不 仅把人性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品,即圣人之性、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, 而且还把与生俱有的素质分作性和情,认为性属阳,是善的(情属 阴,是恶的。在西方,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、亚里士多 德、康德。柏拉图认为人有欲望、意志和理性。当理性能驾驭欲望和 意志时,就能获得善(反之,就是恶。亚里士多德也认为人有理性和 情欲,人生的目的在于用理性节制情欲于一个合理的状态。康德则认 为人有两个我,一个是“实我”,一个是“真我”。“真我”是理性主 导的我,“实我”是情感主导的我,“真我”因为善性的约束而高于恶 性欲望的“实我”。

四是无善无恶论。在中国,以战国中期告子为代表。告子认为, 人性无善恶,人们生来的性既不是善,也不是恶,善与恶是社会环境 造成的。在西方,以英国洛克的“白板说”为代表。洛克认为,人之 初始,都是白板一块、白纸一张,根本不存在善与恶的问题,并特别 强调后天环境尤其教育的作用。

五是社会实践论。这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。马克思主义认为,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区别,不是人的自然特点(如种 族、肤色、年龄、性别、高矮、胖瘦等/而是他们的政治态度、社 会意识、道德品质等社会特质。这种社会特质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也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,而是后天形成的,是后天社会生活综合作 用的结果。

以上人性观要么从人本身固有的善恶两端出发,要么从外在环境 出发,各有合理与可取之处,都从某个角度强调了人的基本特征,对 社会实践产生相应的影响。在吸收以上理论见解的基础上,本书提出 “双色论”的人性观,其基本观点是:动物性是人的底色,社会色是 人的配色,人性正是动物性与社会性综合作用的结果。具体而言,底 色,针对自然人,是人的动物性,先天的,遗传的;配色,针对社会 人,是人的社会性,后天的,环境与教育的结果。人是自然人与社会 人的统一,底色与配色相互作用的合一。因此,人性就是人的动物性 与社会性综合作用的结果。由此,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:

第一,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。人不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化动 物,但是,我们会发现,其他社会化动物诸如狗、蜜蜂等,它们的社 会性都是一种本能,其实就是它们的动物性。例如,在蚂蚁社会中, 其分工合作的有条不紊以及个体的不辞辛劳,让人类钦佩不已,但 是,一只蚂蚁无论当“工人”还是当“皇帝”都是天生的,它们的组 织性与勤奋习惯都是一种本能,世代相承。显然,人没有这么筒单。 如果说人的动物性相对稳定,但人的社会性则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。 正因为此,世界上最捉摸不定的动物是人,最复杂的动物是人。可以 说,在一定时期内,人性的改变,不是其动物性的改变,而是其社会 性的改变。

第二,人的动物性也是可以改良的。人的动物性相对稳定,但并不是一成不变。后天环境的影响结果,可以转化为人的内在素质,并 不断继承与发展下去,最后可能会变成一种遗传基因,成为人的动物 性。例如,狗,亦称“犬”,被称为“人类最忠实的朋友”,则是至少 ! 5万年以前由早期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的,最初那种桀骛不驯的野 性,后来终于转化为一种温顺忠实的本性,遗传下来。同理,人内在 的那种争强好胜的动物性,经过长时期的奴性生活,也可能转化为逆 来顺受的本性,并不断遗传下去。

第三,要改良人性,首先要改良环境。既然可以通过改良人的社 会性来改良人的动物性,那么,我们便要好好改良社会环境。事实 上,人的动物性与社会性是一个连锁反应。社会环境好了,人的社会 性就好了,最后转化为人的动物性,即配色也变成了底色,并不断遗 传下来,从而人的社会性就更好了。人的动物性与社会性都好了,人 性自然就好了。

第四,从总体上看,人性是越来越好的。社会环境好了,不仅人 的社会性会好,而且人的动物性也会得到改良。也就是说,如果社会 环境越来越好,那么,人性就越来越好。在我看来,社会环境一定会 越来越好的。在中国,常把社会分成原始社会、奴隶社会、封建社 会、资本主义社会、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六种形态。我认 为,如果不从科技进步角度划分,而只是从意识形态划分,社会只需 要划分为两种,即专制社会与民主社会。或许不少国家或者地区还处 在两者中间,但不妨碍我们把它们纳人到较近的一种形态。从总体上 看,社会的发展趋势一定是由专制社会走向民主社会,并且会越来越 民主,越来越走向真正的“人民当家作主”。政治越来越文明,科技 越来越发达,经济越来越强大,文化越来越昌盛,社会环境怎么不会 越来越好呢?人性怎么不会越来越好呢?


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:http://www.rwbook.com.cn/dongtai/xssd/371.html
自助出版
自助出版
更多>>推荐书籍
更多>>出书常见问题
更多>>行业信息
关注人文在线官方微信
人文在线二维码